本科招生网

招生代码:10570

康复作业治疗

一、专业定位

秉持医文相融,德术兼修,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具有前沿国际视野、扎实实践能力、丰富创新精神的卓越作业治疗人才,致力全民健康、卫生和福利事业,循证为本、注重研修,建设国内一流康复作业治疗专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康复作业治疗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作业治疗师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康复作业治疗相关的临床、教学及科研等相关工作。

三、培养规格

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176.5学分,其中必修91学分,选修85.5学分。

(一)毕业考核模式:

1.毕业实习结束前:临床实践操作。

2.毕业实习考评: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完成各实习教学环节,考核合格,修满规定学分。

3.毕业论文:毕业前要求完成一篇论文。

学位授予:符合教育部和我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经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知识要求:

1.掌握与康复作业治疗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掌握必要的基础以及专业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作业治疗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常用模式、基本评定方法、评定内容及治疗手段。

3.根据患者目标和需求,熟练应用相关的作业治疗/作业科学的模式、架构和理论,并结合ICF的理念,建立对服务对象的整体健康观念。理解和反思与患者作业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患者的问诊、检查、评估分析、作业治疗诊断和预后判断,从而制定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基本作业治疗原则及方案。

4.掌握与作业治疗相关的生物学、作业行为学、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方法学和临床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与作业活动和参与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5.具备作业治疗师应有的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专业的理论基础知识去分析作业的本质、作业的表现和参与以及人、环境、作业活动和健康之间的复杂关系。

6.掌握作业循证实践,并应用最新的高级别证据的的技术、方法解决问题。

7.了解作业治疗的发展历史及趋势;了解作业治疗的目的、特点、服务对象及范畴;了解物理治疗、语言治疗、传统中医康复和社区康复基本理论知识和特点,及其与作业治疗之间相互配合的关系。

8.了解患者总体情况,对于不适合作业治疗的患者/顾客,进行恰当的转诊请示。

(三)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作业治疗技术,针对患者/顾客情况,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活动对患者进行训练治疗,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肢体功能训练、认知治疗、精神-心理社会治疗、文娱治疗、职业康复、社区康复、矫形器压力衣制作、辅助器具选择与使用、环境改造与环境适应等方面的训练,并能进行评估反馈,合理更改治疗计划。

2.遵循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治疗原则,在建立有效沟通的前提下,尊重由于个体差异、文化信仰、习俗的不同而对服务对象的作业活动和参与产生的影响,倡导公平的作业活动,为满足服务对象作业需求方面的权利提供多方面的支持。

3.与个人或小组合作,引导服务对象去认清并参与相关的价值观、信仰、设想、期望和心愿,并将其投入到作业活动中,以促进参与、健康和快乐。

4.应用作业治疗的程序,对服务对象的作业表现以及相关作业构成、环境和个人因素进行综合和恰当的评估,并能综合分析评估结果,根据服务对象的角色和作业需求,与服务对象和团队一起,按主次制定共同认可的康复目标和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运用活动和作业分析、活动难度分级等发挥作业活动的治疗潜质。引导服务对象参与适宜的和有意义的作业活动来达成、维持或提高作业活动能力;懂得通过选择和改变物件、装置、技术和环境来促进环境的可进出性和适用性并推动作业活动的公平和参与。

5.表现出较强的临床推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初步的临床工作能力。具有获悉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并积极地探寻、批判性地评估和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文献及其它论据去支持实践中的决策,确保作业治疗实践中所运用知识和技术的及时更新并注重其与服务对象的相关性。

6.具有专业有效的和服务对象、家属、同事及其他卫生工作人员交流和互动的能力。能运用有效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工作、沟通和治疗的效率,并能及时识别和处理在专业关系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处理并解决矛盾,减少与服务对象、同事之间的误解和矛盾,确保良好的医患关系以及团队协作关系。

7.参与作业治疗工作的组织和计划、管理和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服务;具有良好的医疗文书和电子文档记录和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四)专业素质要求:

1.成为合格的专业人士,能整合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达到基本的作业治疗师准入标准。

2.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社会责任感,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身。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培养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4.尊重他人及他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尊重患者/顾客隐私,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

5.具有团队协作的科研精神,能成为多学科研究发展的贡献者。

6.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对事物做出正确的认识、批判。

7.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道德伦理观

8.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世界作业治疗的最新发展

9.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为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及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打下基础。

四、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世界作业治疗联盟(WFOT)作业治疗师教育准入标准》设置。

课程体系以“平台+模块”的模式设置,平台包括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通识平台包括思想政治与哲学类课程、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课程、生命健康与社会类课程、自然科学与方法论类课程;专业平台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主干学科有基础学科、临床学科、作业治疗学。核心课程包括功能解剖学、作业治疗概述、作业治疗基础与实践、环境改造与辅助技术、假肢与矫形器学、职业康复学、内科及老年病作业治疗、社会心理障碍作业治疗、肌肉骨骼疾病作业治疗、神经系统疾病作业治疗、儿科疾病作业治疗等;实践平台包括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专业实践除了各门专业课的实践类章节外,最后一年安排学生进行康复医学科临床(病房、门诊)实习、肌肉骨骼疾病作业治疗实习、神经系统及老年疾病作业治疗实习、儿科疾病作业治疗、社会心理障碍作业治疗实习、职业康复实习、语言及吞咽治疗实习、传统康复治疗实习和社区与老年作业治疗实习等;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包括创新创业类课程、荣誉课程和素质拓展模块。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专职教师28名,其中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11名,初级职称8名;康复作业治疗相关学科教育背景教师21名,其他学科背景教师7名。

六、教学条件

学院教学空间适当且方便使用,包括3间学生理论课教室(座位数 260个)7间作业治疗实验室(总面积约700包括日常生活及家居模拟实验室、支具及矫形器制作室、职业康复实验室、儿童作业治疗实验室、骨科康复实验室、神经康复实验室、心肺康复实验室,包含解剖模型、辅助设备和其他 OT 评估和训练设备等),临床技能培训中心,1间图书馆,饭堂,60间学生宿舍,2间教师办公室,3间共用的会议室及接待室。

专业拥有丰富的临床教学资源,7家医疗机构为学生提供临床实践第一阶段的集中见习机会。同时,与广东省内外12家医疗机构建立实习教学基地,覆盖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专科医院、康复中心、社区等。此外,与广州派康、科莱瑞迪等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可根据协议内容到企业进行作业治疗相关内容的见习和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