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网

招生代码:10570

公共事业管理

一、专业定位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秉承“南山精神”,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以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培养医管融通的复合型卫生健康管理一流人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培养目标

“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公共管理及卫生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具有公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卫生健康管理一流人才。毕业生能够在医疗卫生、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社会组织、医药及健康相关企业、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等从事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四年,毕业后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科学、管理科学、社会科学等现代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卫生管理学、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等专业知识。

3.掌握文献检索、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处理、论文撰写等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4.熟悉我国有关的公共管理及卫生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以及制度。

5.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专业能力要求

1.具备较强的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2.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和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具有科技写作和公文写作相关技能。

3.具有对公共管理,尤其是卫生管理信息、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及统计分析的能力。

4.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处理管理事务的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办公设备和办公软件等。

5.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公共事业管理,尤其是卫生管理的研究性和事务性工作,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具备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7.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持续地进行自我知识更新。

专业素质要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始终以维护公众、社会的利益为己任。

2.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能够掌握本专业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3.具有高度的法治意识、公共精神、社会责任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4.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5.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6.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分析和解决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具备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7.具有国际视野,了解不同文化和跨文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主干学科为医学和管理学。课程体系包含通识平台必修及选修课、专业平台必修及选修课、实践平台必修及选修课,以及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预防医学、管理学原理、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社会学、西方经济学、管理伦理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医院管理学、卫生经济学、社会医学、卫生法学、卫生政策前沿、管理研究方法、卫生统计学等。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现有专任教师42人,其中:高级职称88%,博士83%,博导8人,硕导2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4人,教育部教指导委委员1人;获广东省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1项;引进特聘教授2名。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充分整合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卫生管理资源以及社区实践资源,实现多方协同育人。从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实验室、拓展实践基地着手,完善各类教学条件,保障人才培养方案有效落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资源方面,加大网络教学平台资源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利用速课平台制作微课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形成了混合开放式课堂学习模式;推动教师开展PBL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样化教学;重视学习效果的过程评价,推行形成性评价。近5年建设一流课程4门,其中国家级1门,省级3门;省思政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级开放课程1门、省级案例库1个;编写教材17部,其中主编及副主编规划教材5部。在实验室方面,建立由虚拟仿真、医学管理互动智能教学等6个实验室组成的管理综合实验中心,建成人才测评、医院管理、健康管理、社会保障等模拟实训平台。在实践基地方面,先后与三甲医院、医药公司、省市卫健委、NGO组织、街道办事处、基层社区等单位或及机构建立个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