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代码:10570
一、专业定位 广州医科大学法学专业开办于2006年,是广东省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广州医科大学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项目试点专业。立足广东,面向全国,依托雄厚的医学院校办学优势,根据国家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战略和社会对医药卫生法治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医法融通,具有现代法治精神、人文情怀、创新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推动我国医药卫生法治建设和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才兼备,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卫生法、法律职业伦理等领域的法律知识,兼具有医学基础知识,能在国家司法机关、卫生执法与卫生监督部门、医疗质量监控机构、医疗纠纷处理机构、律师事务所、医药单位法务岗位等多个领域从事法律审判、执法、卫生监督、医疗质量监控、医疗纠纷法律处理、法律服务等相关工作;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富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法律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165.5分,其中必修98.5学分,选修67学分。颁发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要求 1.掌握国家法律职业任职资格所需的基本法律知识。 2.掌握基本医学知识与医学原理,熟悉卫生领域的法律法规。 3.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及发展动态。 4.了解当代自然科学及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及其应用。 (三) 能力要求 1.掌握法律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社会调查和写作能力。 3.掌握法律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4.具备并掌握不断获得法学理论、知识的继续学习的能力。 5.具有适应办公自动化、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所必须的计算机应用技能。 6.具有一定的用外语进行社会交往与工作的能力。 7.掌握卫生执法、卫生监督、医疗法律风险防控、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的方法和技能。 (四)素质要求 1.掌握习近平法治思想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利益为己任。 3.热爱法律职业,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 4.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态度,人际交往积极主动,善于沟通,尊重他人,合作真诚。 5.具有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6.能够正确认识法治建设进程中的法律现实问题,自我调适并能以积极态度投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四、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法学专业课程分为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四大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有: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刑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国际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经济法学、中国法制史、法律职业伦理等十六门。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选修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要、商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公共卫生法学、医事法学、药事法学、比较卫生法等课程。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劳动教育、法律职业认知见习、法律实务认知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以及法制宣传与法律咨询、法律诊所两门选修课程。 五、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现有授课教师45人,拥有博士学位的50%以上。其中:专业拥有1个省级教学团队,广东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3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国家博士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专家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版权征文活动优秀指导老师1人;获广东省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2项。多人为兼具教师、律师或仲裁员身份的双师型教师,亦有多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教师主要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六、教学条件 (一)校内精心构筑“模拟法庭”等实验实训平台 建立以“模拟法庭”为主体,以“卫生法治与政策研究中心”为辅助的实验实训中心。强化模拟法庭法律职业技能训练的主阵地功能,发挥卫生法治与政策研究中心的协同育人机能。 (二)校外深度拓展“医法兼备”的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了越秀区人民法院、广州市人民检察院、广东国智律师事务所、广东广大律师事务所、广州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等10个实习基地。 (三)“法学教育+互联网”并进,拓展教学资源 推动法学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网络平台3个、法律数据库3个,形成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维度智慧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