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招生网

招生代码:10570

应用心理学

一、专业定位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开设于2004年,是广东省特色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和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专业坚持科教融合机制,集教学、科研、实践、创新于一体,实行全员导师制,培养立足广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以国家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为导向,培养医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背景,心理学知识扎实,心理健康务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情怀及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高素质心理卫生人才。

二、培养目标

“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适应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富有家国情怀,勇于担当、追求卓越,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心理学和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心理学理论、技术与方法,在医疗机构、学校、社区、政府机关、企业等部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促进、心身疾病预防及干预、社区健康咨询、病人康复指导、医患沟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

(一)学制学分要求

本科标准学制:四年。

毕业要求:符合学校《广州医科大学学分制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的163.5 学分。其中必修课程102.5学分,选修课程61学分,颁发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知识要求

1.基础性知识掌握一定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人体各阶段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状态。掌握与应用心理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性知识掌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掌握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各种心理异常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掌握常见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理解科学实验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掌握心理学论文的撰写规范。

3.通识性知识学生须选修思想政治与哲学、语言文学与艺术、生命健康与社会、科学技术与方法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通识性知识。

(三)专业能力要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包括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三个方面。

1.知识获取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等渠道获取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知识应用能力熟练掌握大众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心理健康咨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将心理学理论与社会实践需要相结合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能独立从事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掌握常见心理失调及心理障碍的预防、诊断治疗及康复的基本技能,具有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初步处理能力。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制订咨询和治疗计划,以及调动咨询对象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从事心理学教学和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与论文撰写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沟通能力与探索性、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尝试应用心理学理论或实践创新。

(三)专业素质要求

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维护公众、社会的利益为己任。

2.专业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人民和社区健康利益,较好利用可用资源达到康复的最大效益。在职业活动中重视伦理问题,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格。

3.文化素质具有人际交流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相互学习,善于合作。树立终生学习观念,追求卓越,并具有在应用心理学专业的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具有创新意识、主动获取信息、适应各种变化的能力及分析批判的精神。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审美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毅的意志品质、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分为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四大课程模块。

专业必修核心课程有: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及实验、心理统计学与 SPSS 应用、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学与实验、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与实验、生物心理学、神经解剖与生理、线性代数、基础医学概论、预防医学。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选修心理学史、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学与健康、儿童心理障碍与矫治、医学心理学(含临床心理学)、团体心理辅导、神经心理与疾病、E-prime实验设计技术、中医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情绪心理学等课程。

实践创新与个性发展环节包括:社会实践、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劳动教育、应用心理学专业见习、应用心理学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必修课程,以及心理学创新创业课程,包括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理学职业技能探索与讲座,理科学研究探索与讲座等。

五、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现有授课教师42人,博士学位占73.9%,高级职称30人,博导、硕导26人。不仅承担本院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学任务,而且承担着全校其他各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不同层次(全日制本科、留学生、专升本、研究生)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健康等课程。

师资队伍拥有广东省优秀本科教学团队,广州市教育系统创新学术团队,广州医科大学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南粤优秀教3人,市级优秀教师5人。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人,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6人,省级各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4人。多人为兼具教师、医生等双师型教师,亦有多人具有国外访学经历。教师主要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心理学专业,以及西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

六、教学条件

(一)全力建设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

应用心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市级精神疾病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学校非常重视实验室建设,在场地和经费方面给与全力支持,极大促进了教学与科研。总面积约1400平方米,固定资产近2000万元。

目前拥有心理测量实验室、沙盘游戏与心理治疗实验室、音乐治疗实验室、团体心理辅导实验室、EEG/ERP实验室等功能不同的独立实验室9间。

(二)拥有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学校8所直属附属医院都设有心理科或精神医学科,同时又与广州惠爱医院、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等特色心理专科医院建立了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了“学院—医院”良性互动带教的促进机制。

(三)“专业教育+互联网”并进

推动应用心理学专业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建立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2门,形成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多维度智慧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