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生代码:10570
一、专业定位 我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聚焦新医科,按照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要求,结合学校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定位,依托校企协同直联合作办学模式,围绕产教融合建设,推动学院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医检教改创新,成为未来引领医学检验新医科技术革命的核心专业之一。专业办学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 医学检验技术新医科应用在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发挥着重要的守卫作用。专业所属学院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以早准备、早布局、早响应的态势屡次攻克防疫检测难关,参与修订了新冠肺炎历次版本的诊疗指南,撰写了大规模多场景移动实验室新冠病毒核酸应急检测专家共识,以高效、迅速、高通量引领行业标准。专业将继续统筹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龙头企业和研究院所的优势资源,开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放眼世界的服务体系,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以新医科技术赋能未来的行业发展,推动广东省医检链条产业集群式发展融合,成为未来医疗领域发展的主要动力。为学校培养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和建设新医科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助力。 二、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总目标是弘扬“南山精神”,发扬“奉献、开拓、钻研、合群”的南山风格,培育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断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检验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拥有医学检验专业素养、岗位胜任能力和医学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从事医学检验技术服务、技术支持和技术研发能力,毕业后在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疾病控制中心、医学院校实验室、采供血机构、独立实验室、体外诊断生产企业等单位从事医学检验开拓性技术、管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具有人文情怀、精于实践、敢于创新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人才。 三、培养规格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为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毕业最低要求学分为179学分。 (一)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医学检验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社会科学和循证医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并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专业实践。 2.掌握医学检验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 3.掌握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 4.熟悉临床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5.熟悉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6.熟悉临床常见病和重大疾病的实验室检验项目、检测方法及结果的临床应用。 7.熟悉国家卫生健康工作、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生物安全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8.了解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了解医学检验前沿学科理论和技术的动态。 10.了解医学检验行业发展趋势与人才要求。 (二)专业能力要求 1.掌握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技术,具有从事临床检验专业工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2.掌握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知识,具有完成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的操作能力。 3.具有应用新知识,开展新检测技术的能力。 4.具有医学检验相关形态学辨认和基本诊断的能力。 5.熟悉常用检验仪器基本原理、性能和应用。 6.熟悉常用检验试剂的配方、性能,并能合理选择和应用。 7.具有分析和处理临床检验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能力。 8.具有初步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具备与临床医师和病人沟通的意识、沟通的基本技能和临床医学知识储备。 9.掌握文献检索及相关专业信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10.具有医学相关数理统计应用、计算机应用和英语应用能力。 (三)专业素质要求 1.具有广医人精神、南山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始终以防病治病、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为己任,愿为祖国卫生事业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权益,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 3.履行维护医德,树立职业活动中的医学伦理观,尊重受检者的隐私和人格,尊重受检者个人信仰,理解其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观。 4.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南山风格,坚持真理,尊重实验结果,重视检验质量,拥有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 5.尊重同事,有大局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6.具有应对困难和挫折的策略,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 7.树立为临床服务的观念,主动配合临床部门,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 8.培养良好人际沟通能力,拥有健全的心理和人格,善于与临床医护、患者和同事进行良好的沟通。 9.具有一定的实验室认证认可与质量管理的能力。 10.掌握获取生物医学信息的能力,并将其用于医学实践。 11.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树立终生学习观念,具备在检验医学某一领域进一步深造的能力。 12.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 13.具有创新创业意识,能主动获取信息以适应各种变化。 四、课程体系 (一)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通识平台、专业平台、实践平台和创新与个性发展四个平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管理机制创新,实现了教师、素养、技能三融通,强化了师资、课程、实践、创新四核心,聚焦数字病理+人工智能、医学检验+公共卫生、遗传咨询+人工智能三个领域,构建了“三四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核心课程 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基础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生物化学、生物化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临床输血学检验技术、临床实验室管理与临床检验进展。 (三)专业特色(方向)课程 临床色谱质谱检验技术、病毒检验与临床诊断、智慧医疗、临床基因组学检验、遗传疾病的诊断与咨询、产前实验诊断、体外诊断产业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体液细胞形态学、血细胞形态学、病理技术、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 (四)实践教学体系 1.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课堂实践、实习实训、创新实践和第二课堂,匹配专业技能和创新大赛,依托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平台和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构筑四位一体的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学科,课堂实践训练是课程体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及时的课堂实践训练巩固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和应用技能;第四学年开展为期48周的毕业实习实训,开展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输血等临床基本实习实训,融入6周创新科研实践、形态学或新技术应用三个专业方向实习,培养学生的专业和专长技能;通过开设创新综合实践I、II等创新科研实训课程,鼓励三早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创新性在第四学期实践教学周开展4周的专业方向实习选修,助力学生树立良好的专业目标,早接触行业热门领域;延续专业优良的毕业论文创新科研能力培养实践体系,匹配创新班导师、本科生导师创新科研个性化培养方案,依托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申报,加强人才创新科研能力实践培养;融入灵活多样的第二课堂实践环节,从新生第一课、社会实践、新冠方舱实验室实践、劳动教育、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促进人才专业和创新水平的提升。 2.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外延实体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和开拓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打破实体空间局限,解决高致病、高精度、高成本临床实验的问题,引入国际前沿理念和技术,实现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环境。 五、师资队伍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一支专兼结合的由高校、医院和企业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共有99名教师(含企业教师28人),生师比为4.86:1,能较好的满足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结构较合理,正高职称41人,占比41%、副高22人,占比22%、中级33人,占比33%;学历结构水平较高,博士研究生34人,占比34%,硕士研究生55人,占比56%;年龄水平中等,>50岁14人,占比14%,36~50岁70人,占比71%,≤35岁青年教师15人,占比15%。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硕士生导师31人。 学院拥有各类教学名师13人次,其中国家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1人、首批国家健康科普专家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5人、广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州市优秀教师1人。 专业负责人 六、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资源 现有省级实验教学中心1个,校内设有教学实验室6间,数码互动实验室2间,科研室4间、精密仪器室1间、显微镜室1间、试剂室1间,总面积约1500平米。中心目前拥有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等常规教学和科研仪器设备,价值约1600万。 (二)实习基地资源 专业共有22家临床实习基地,基本覆盖了广州市内的三甲医院,实习基地资质经过严格审核把关,符合学校对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教学要求。根据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和实习基地优势特点开展8+8+2的实习培训模式,既8个常规专业实习亚专科+8个高新技术平台+2个经验性实践平台。 (三)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 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联合学校与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医学检验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贯彻“基础-临床-产业”的科产教融合发展理念,瞄准高校产学研转化能力不足,链接上游基础科学研究和下游新兴产业产能转化,拥有呼吸系统疾病与感染性疾病研究、免疫研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开发和肿瘤研究等多个平台,开展多技术平台一体化建设,聚焦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实现疾病早期快速诊断和干预的技术全链条。进一步推动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 (四)社会资源 2019年起,专业所在学院承办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由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负责人邓小燕担任编辑部主任,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研室寇晓霞担任编辑部副主任,主要讨论和分享临床医学实验室管理各方面的切实有用的研究成果、经验、制度规范,为学院师生搭建一个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 社会捐赠方面学院获得金域医学集团梁耀铭董事长个人捐赠200万元、迈瑞公司捐赠30万元、校友捐赠112778.76万元,用于学生奖学金和教学资源建设。学校还设有金域奖学金、罗氏奖学金、红日南山奖学金和扬子江奖学金等学生奖学金,其中金域奖学金设有金域检验学院专项。学生受益面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