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目前,生物技术专业正在实施2023版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在2021版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了调整和优化,经学校进一步论证和批准后实施。
(一)专业定位
充分依托和发挥双一流学科院校优势,紧跟生物技术行业前沿发展,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健康产业发展方向,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卓越生技人才。
(二)培养目标
传承“南山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瞄准国家生物医药发展前沿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产业特色,结合自身定位,通过医理融合,工科为辅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校-院-企-医协作育人,促进科教产融合,培养具备医学基础知识、生物技术理论和实践创新能力,紧扣医药生物技术前沿的卓越人才,能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医院和生物医药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数据分析、辅助诊疗、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生物技术人才。
(三)培养模式
以《广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全面启动导师制下的“2+2”培养模式。学生前两学年学习医学和生物学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可依个人兴趣选择个性化专业方向(四个方向)。
“细胞工程方向(卓越班)”:由广州医科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下称广州生物院)联合办学,旨在通过“校院协同"培养从事干细胞、再生医学等细胞工程领域的研发型卓越人才。该方向的学生在广州健康院学习生活,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专业课程学习和专业实习。
“医药应用特色方向”:拟与国内知名生物医药企业以“校企融合”模式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医学以及药学理论背景,从事生物药、抗体、疫苗等开发、研制和生产的高素质人才。
“精准医疗特色方向”:依托学校丰富的附属医院资源,致力于新一代生命组学、临床应用技术和生物医学大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深入学习,培养能为精准医疗、遗传咨询、个性化治疗、辅助诊疗等提供技术支持的应用型急需人才。
2022年新增“呼吸病学方向”专业方向。
“呼吸病学方向(国重班)”:与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同培养呼吸疾病研究方向创新型本科人才,掌握呼吸病学前沿知识、研究方法和诊疗手段,培养前瞻性科研人才,为各大高校及研究院储备优质生源。
图1 生物技术专业“2+2”全新培养模式
(四)专业特色
1.融合医理工
依托医科优势,以医理交叉融合为基点、新工科助力,构建特色生物技术课程体系,践行综合性基础教育,强化课程思政,模块化特色方向课程,培养系统掌握生物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卓越人才。
2.协同校院企
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与广州生物院和百济神州、金域检验等科研院所或企业进行“校院企协同”合作办学,强化科教协同育人,促进产学研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契合粤港澳大湾区大健康领域对生物技术人才需求。
3.强化实践创新
重视实践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构建从基础→综合→创新实践培养的完备课程体系,基于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及联合生物院优质科研平台等资源综合训练实验能力,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夯实创新能力,贯穿导师制于创新实践培养全过程。
图2 生物技术专业特色
(五)培养规格
2020以来,每年计划招生3个班,90人。目前在校生330人。
1.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2.就业前景
能在高等医学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能在医疗、制药、食品等生物高新技术领域从事生物信息处理、产品开发和应用、生产和管理等相关工作。
3.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化学、物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生物学、医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一定的生物工程相关原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等核心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细胞工程、生化分离与分析等生物科学和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和应用。掌握生物学与数学、计算机、信息学等交叉汇合的学科基本知识,熟悉生物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掌握生物技术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抗体药物、疫苗或细胞治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相关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具备一定编程技巧,具备处理基因组等大数据的基本技能和能力**。
(2)能力要求
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文献,可使用英文汇报并进行学术交流。系统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融会贯通,对生物技术有比较系统的认识。
初步掌握生物技术研究的方法和手段,初步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生物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熟悉生物信息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初步具备对生物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存储、分类、分析和解释,阐明和理解大量数据所包含的生物学意义的能力**。具有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较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生产实习任务和毕业论文课题的开题、实验。有较强的分析写作能力,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具有较好的科学思维与表达能力。医理结合,具有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注:*医药应用特色方向培养模块;**精准医疗方向培养模块。
(3)素质要求
具有人文底蕴,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适应发展的能力。追求卓越,并具有在某一学科领域内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素质。初步具备科研思维,勇于质疑,具备批判性思维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掌握基本创新方法,了解创业基本途径,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素质。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专业活动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和伦理等相关因素。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
(六)课程体系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通识平台实践课程、专业平台实践课程、实践平台、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四个部分。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两类。
主干学科:生物学、基础医学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人体结构学、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机能实验学、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遗传咨询、模式生物与发育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品学、生物技术制药、遗传咨询、Python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组学分析原理与数据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与精准医疗、干细胞生物学、免疫治疗、细胞与抗体工程等。
图3 生物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七)师资队伍
1. 专业负责人介绍
专业负责人:赵金存教授,博士生导师,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岗,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 专业师资队伍介绍
师资队伍不断完备,专业人才众多,授课教师包括学院专任教师和学院外聘教师。
现有专任教师62人(含南山人才26人,包括国家海外优青、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广州市高层次人才等),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7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75.81%,正高为43.55%,外籍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0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98.36%,专任教师学科方向覆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础医学、病原生物学等,符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和所需专业背景。2018-2023年,专任教师由36人增至61人,增长69.44%。其中南山人才由7人增至26人,增长271.42%。同时,教师结构和学历水平不断优化,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由61.02%增至70.94%,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比由91.67%增至98.36%。
外聘教师团队包括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市妇儿中心、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广州实验室、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基础医学院以及公共卫生学院等院外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艾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高管也会参与专业授课。2024年外聘教师有27人,授课教师学科方向包括生物医学工程、临床检验、药学等,融合医科、理科、工科知识。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生物技术专业负责人。另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担任特聘教授负责生物技术专业“卓越班”学生教学和科研指导;有广州国家实验室特聘教授负责生物技术专业“国重班”学生教学和科研指导。
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客座教授)1人、“973”计划首席青年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者2人、国家海外优青2人、广东省外籍高层次人才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2人、广州市高层次人才9人(优秀专家1人)、广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者1人。
表1 2018-2023年教师队伍规模和结构情况
图4 欧阳永长教授指导本科生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
(八)教学条件
1.教学基本设施
(1)教学用房
学院现有面积5000余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4300余平方米,还有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和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两个院区。广州医科大学院区承担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负责医药应用和精准医疗两个特色方向;广州健康院负责“细胞工程方向(卓越班)”培养;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负责“呼吸病学方向”专业方向培养。此外,我院与校内多个医院和校外数家企业开展合作,签署协议作为实习教学基地。生物技术专业拥有附一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研究所、附二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神经研究所、附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附六院中心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学生实习基地。同时,生物技术专业先后分别与广州市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深圳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莱德尔公司、美康万特公司、百济神州生物科技公司、普瑞金(深圳)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远想医学研究院、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教学协作关系。
(2)教学实验室建设
继续加强推进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实验室建设,每年常规投入约22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和实验设施建设。实验教学场所主要由生物学实验中心提供,该中心成立于2014年,于2015年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2016年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示范中心之细胞与分子医学中心模块单位。
中心总占地面积约4395平方米,共有48间实验室。分为教学平台及科研平台两大功能区。中心教学平台现有9间标准化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及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等教学专业实验室。可同时容纳540人进行实验教学。全中心除常规教学仪器设备外,拥有各种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其中包括:超分辨显微镜N-SIM/N-STORM、CytoFLEX流式细胞仪、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系统、活细胞工作站、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超高速离心机Optima XPN-100、动物口鼻暴露系统、高分辨溶解曲线分析系统罗氏Light Cycler 480 II等大型仪器,仪器设备整体总值超过6800万元,基本满足专业实验教学需要。
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心设有多间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并获得丰硕成果。2019年中心承办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化学技能大赛,2020年协办广东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
中心全面推行信息化教学及管理系统建设,目前已建成中心网站、实验室管理平台、创新实验室开放预约系统及电子监控与指纹门禁系统。中心自主研发出的多项“虚拟仿真实验课件”并纳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细胞与分子医学模块。
(3)实习基地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注重学生社会实践与实习。实习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关键一环,也是学生学习实践知识和技能,并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关键一步。我校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拥有多家附属医院的优势,将附一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吸疾病研究所、附二院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神经研究所、附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附六院中心实验室、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等科研单位确定为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实习基地。在这些实习基地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可接触到先进的实验技术和高级的实验仪器,而且可培养他们的科研探索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就业和考研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使学生对专业实践和应用有更深入理解,我校还建设了多家校外实习教学基地。从2008年起,我校先后分别与广州市达安临床检验中心、广州市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深圳华大基因有限公司、莱德尔公司、美康万特公司、百济神州生物科技公司、普瑞金(深圳)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广州万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百暨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远想医学研究院等签订了实习教学基地协议,通过在对口公司与企业实习,学生能将专业知识与医学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兴趣。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了生产实习和组织管理、产品营销等了解社会的场所。由于我校注重实习基地建设,毕业学生工作就业机会增加,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在实习单位或实习基地就业或就业于强生公司,西门子公司等。毕业生中还有部分学生自行联系到美国、英国、日本和香港等地深造,例如美国乔治城大学、康奈尔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犹他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和香港大学等。
图6 我校与万孚生物校企签约暨授牌仪式
(4)学科支持
生命科学学院牵头统筹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学学科建设。2020年,生物学获批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2021年,生物学获批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2022年,生物学获批广州市重点学科。2023年,生物学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13名,比2020年提升3名;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国排名21名,比2020年提升7名;全球排名201-300,比2020年401-500提升200名。2023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构建本-硕-博-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与生物学相关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生物学学位点近五年主持省级以上科研课题109项,共获批科研经费1.5亿元,在Cell等国际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89篇;注重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获得T细胞免疫治疗等多项自主研发专利;获国家妇幼健康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研奖励;招收博士生87人,硕士生207人。70%生物学学位点人员参与生物技术本科生授课和担任本科生导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科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广州医科大学安排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对生物学学科予以倾斜支持。2021-2023年,生物学获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共计444万元。学科建设经费优先用于我院教学科研人员实验科研工作,其中90%以上科研人员参与生物技术本科生课程授课和担任本科生导师,吸纳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进入课题组学习与实践。
近五年来,生命科学学院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获批立项数连续5年持续上升、共获批32项,连续2年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2023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级项目立项经费数突破900万元。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多组学实验平台、生物信息学平台、以及粤港澳合作平台建设为生物技术专业提供教学和科研实验平台。
(九)培养成果
近三年来,学生获得课外竞赛(含学科竞赛)奖项共34项,其中国家级10项,省级14项。学生申请课外科研项目中包括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17项,省级项目29项,校级和院级等项目共6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2011年至今共组织参与八届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各界比赛仲屡获佳绩,共获奖1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优胜奖1项,优秀奖2项)。2020年以来获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15项(国家级6项,省级9项)。获“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4项,校级学生课外科研活动奖励30项,发表论文40余篇。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一)招生情况
生物技术专业近几年招生生源充足,质量优良。从广东省录取情况看,广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近几年录取最低分数稳步提高,2022年广东省内招生最低排位比2021年提高了2万多名。
(二)就业情况
2022届毕业学生83人,其中考上研究生35人,出国留学1人,升学率为43%,研究生录取学校有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格拉斯哥大学等知名学府。2023届毕业学生共81人,其中保研8人,考研升学率为47%,双一流高校录取率为94.7%。2023届生物技术专业卓越班共25人,其中升学21人,升学率为84%,双一流高校录取率为100%。研究生录取学校有中山大学10人、中国科学院大学10人、广州医科大学10人、暨南大学1人、厦门大学2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人、汕头大学1人、南方科技大学2人、广州大学1人。就业单位有生物健康类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生物医药类企业,从事生物医药研发与生产、医学大数据分析、精准医疗服务等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