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基本信息
(一)专业定位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各种精神心理问题或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发展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临床学科,旨在探索人类大脑精神心理活动的奥秘,以促进人类的精神心理健康。
(二)培养目标
以“南山精神”为引领,培养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追求卓越的人生态度的一流本科人才。毕业生能全面从事精神科、社区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临床和研究工作。
(三)培养规格
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五年。颁发精神医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分要求:符合学校学籍管理规定的毕业要求,并且获得毕业最低要求238学分;其中必修171.5学分(必修课程140.5学分、集中实践环节必修31学分);限选39.5学分,选修18学分(含公共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创新与个性发展平台10学分。
(一)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1.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科学方法以及循证医学原理,并能用于指导未来的学习和医学实践。
2.掌握生命各阶段的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和发展过程。
3.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4.掌握生命各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
5.掌握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及精神药理知识。
6.掌握正常的妊娠和分娩、产科常见急症、产前及产后的保健原则,以及计划生育的医学知识。
7.掌握全科医学基本知识,掌握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和筛查的原则,掌握缓解与改善疾患和残障、康复以及临终关怀的有关知识。
8.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理解科学实验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9.掌握各种常见精神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
10.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熟悉中医哲学思想,了解中医学诊疗基本原则。
11.掌握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传播的基本规律,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二)专业能力要求
1.全面、系统、正确地采集病史的能力。
2.系统、规范地进行体格及精神检查的能力,规范书写病历的能力。
3.较强的临床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内、外、妇、儿各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精神疾病的诊断、处理能力。
5.一般急症的诊断、急救及处理能力。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合适的临床技术,选择最适合、最经济的诊断、治疗手段的能力。
7.运用循证医学的原理,针对临床问题进行查证、用证的初步能力。
8.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与患者、家属及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具有同理心。
10.结合临床实际,能够独立利用图书资料和现代信息技术研究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
11.能够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键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3.熟悉生命各阶段人的正常心理状态和发展。
14.熟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基本技能。
(三)专业素质要求
1.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愿为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2.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3.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认识到持续自我完善的重要性,不断追求卓越。
4.具有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交流的意识,使他们充分参与和配合治疗计划。
5.在职业活动中坚持原则,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使促进健康、防治精神疾病的工作成本低、效果好,发挥可用精神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6.尊重患者个人信仰,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
7.实事求是,对于自己不能胜任和安全处理的医疗问题,应该主动寻求其他医师的帮助。
8.尊重同事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有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的观念。
9.树立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病人和自身的权益。
10.在应用各种可能的技术去追求准确的诊断或改变疾病的进程时,应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利益,并注意发挥可用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11.具有科学态度、创新和分析批判精神。
12.履行维护医德的义务。
13.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
(四)课程体系
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病理学》《局部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心理学概论》《精神病学总论》《临床精神病学(1)》《临床精神病学(2)》
(五)师资队伍
1.我院学科建设队伍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较齐全,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医院职工现有博士67人,硕士270余人,高级职称人员209人,医师硕博占比超过70%,高级职称占比超过40%。近30人次获得高层次人才称号。近10年引进博士40余名,其中境外博士10余名,外派境外留学人员30名(其中3名获境外学历)。目前已形成多个人才梯队合理、发展后劲充足的精神医学研究团队。我院高校教师资格认定143人。
精神医学专业拥有省高校系统“医德先进个人”等一批敬业崇教的优秀教师,教师队伍中有广东省医学领军人物1 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7 人,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2 人,广州市医学重点人才7 人,广州市医学骨干人才1 人,广州市优秀专家2 人,广州市青年后备人才3 人。
专业负责人:宁玉萍
专业负责人:宁玉萍,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党委书记、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院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广东省神经科学疾病重点实验室主任、广州医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科技部973、863支撑计划等子课题7项、国自然面上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重大项目1项等;发表论文240余篇,一作/通讯SCI收录150篇;参编国家级指南/专家共识4项,专著7本;授权专利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项、厅局级二等奖1项;作为第二完成人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1项;获评“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医学领军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优秀专家”等称号;兼任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国自然同行评议专家等。从医30余年,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深受患者和家属认可,被人民日报评为“人民名医”,被市科技局评为“广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被中华医学会评为“中国精神卫生领域杰出科技工作者”。
2.教师在教研、论文、竞赛、教材编写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等
近3年承担了省级或厅(市)级科研项目103项,发表科研论文300多篇。医院精神科、中医神志病科,急诊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精神科是广东省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护理获广东省临床护理重点专科,老年科、神志病护理学获广东省“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有市级及以上重点专科或特色专科8个,其中精神专科具备申报硕士点(2002)、博士点(2010)的条件。
近3年申报立项教学课题26项,获得省级系列在线教学优秀课程案例二等奖,校级微课竞赛活动三等奖等。我院教师李莹珊、李强教师分别获广州医科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查房竞赛二等奖、三等奖。
(六)教学条件
依托医院:附属脑科医院有良好的临床教学环境和充足的教学用房,包括教室、示教室、学生值班床位、学生宿舍,有能满足实习生需要的图书阅览室和图书资料。我院有独立教学区域,包括教学专用多媒体大教室2间、小教室1间、各临床科室专用示教室、图书馆、技能中心等总面积达1809㎡,其中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中心660㎡,临床科室示教室配备率100%,平均面积24.3㎡。我院图书馆面积约300㎡,馆藏纸质书刊17936册(标准:≥1.5万册)。有能满足教学需要的电教设备,电子阅览室配备30台电脑,示教室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我院明泽楼及第四院区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新的图书馆将容纳60部电脑60个座位,同时里面设有新的学生宿舍。
依托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于1998年获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是首批5家精神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之一。现有精神、戒毒两个专业及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通过资格认定,已承接药物临床试验百余项。
广州市精神医学临床转化重点实验室于2018年获批成立,下设神经生物研究室、神经免疫研究室、神经电生理研究室、神经认知研究室,主要研究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的生物学致病机制、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及易感基因等。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研究所成立于2019年,依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建设。研究所引进多名高层次人才及青年骨干人才,包括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研究所通过整合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心理领域优秀人才与资源,围绕精神心理疾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常见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新技术、重性精神疾病致病机制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打造精神医学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研究平台、精准诊疗平台、神经认知平台、神经影像平台、基础研究平台、神经调控平台等,形成学校-医院-研究所共享共建机制,为区域医疗中心的科研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已经建立包括抑郁障碍、老年痴呆、物质依赖等超过20万例的多病种生物样本库。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是委省共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住培精神科专业重点专业基地(一类)”以及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牵头单位。
二、其他专业相关的重要信息
1.专业特色
精神医学是临床医学的分支,是研究人类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防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旨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奥秘,以促进人类的精神健康。该专业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发展规律以及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有关问题,并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人们的健康和疾病影响的一门医学科学。
2.专业优势
①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形成从精神医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博士后培养的完整精神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②实力雄厚的临床基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是委省共建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首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住培精神科专业重点专业基地(一类)”以及华南地区精神心理专科联盟牵头单位。
③导师制培养方式;全面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实现教师教书育人有机结合。
④国际化的教育培训:已与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培养学生国际化的视野。
⑤一流本科专业:2022年,精神医学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3.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的亮点和成绩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我院精神医学专业获批2021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习国内外知名高校精神卫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PBL、TBL、CBL等案例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结合专业特色,在教学课程上推出改革课程:《精神医学整合课程》《睡眠医学》《情绪智力及其提升课程》《精神动力取向的精神医学》;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指导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强化临床实践教学,鼓励临床课程开展床旁教学,培养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2021年至今,我院获批各类省市校级教学质量工程与教改项目共26项。
4.目前,本专业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并在广州医科大学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基础医学知识竞赛、形态学微课大赛等比赛中获奖。本专业宁玉萍、李洁、周亮等教授还参与了《临床精神病学》、《社区精神病学》、《全球精神健康》等国家级教材编写。
近三年,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19项,学生(一作)发表科技论文16篇,其中SCI论文14篇,中文核心2篇,累计影响因子60.99分;
在校精神医学生从2018年至2022年共获得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1项;2016级蓝玉婷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优秀成果实验设计一等奖;获全国大学英语学术大赛三等奖;国际英语精英赛团体项目类二等奖。2016级和2018级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学校临床技能竞赛并获三等奖,2017级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参加第十一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之急救技能大赛获三等奖;2019级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参加学校临床技能竞赛获二等奖。2018级萧芷代和2019级冯琬婷获得第三届全国精神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技能竞赛特等奖。
5.精神卫生学院每年举办一次的开放日活动。
2019年至2023年,5年来每年10-11月举行以“身心健康”等为主题的广州医科大学精神卫生学院开放日活动。包括有看电影、说心理,精神医学名师论坛,义诊咨询等内容,以增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促进学生心灵成长。同时减少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的迷茫,给予学生指导性的意见,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发展渠道,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行业动态,不断向自己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