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概况
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下辖4个管理办公室、4个学系、7个教研室、4个实验中心,设有基础医学研究所和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开办一个专业—基础医学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263人,其中博士/硕士生导师68人,海内外高层次引进人才近50人,拥有国家长江/优青/突出贡献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1人次、省级人才30人次、广州市人才56人次。学院承担本硕博多层次医学教学,构建了“5+X”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双语示范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获省市级教学成果奖10余项。基础医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依托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聚焦呼吸疾病基础、蛋白质修饰与疾病、感染与免疫、肿瘤学基础、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机制等研究领域深耕,形成国际化学术团队。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原创探索计划在内的3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亿元,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ell、Nat Cell Biol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1项、省部级7项,获批发明专利19项;助力临床医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二、招生专业
基础医学专业(100101K)
三、学科优势
基础医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授权点,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广东省高等教育“冲补强”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学院与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霍夫曼教授团队联合成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并入选全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学科以“双一流”建设目标为导向,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以临床疾病为导向的医学基础研究,在呼吸疾病基础、蛋白质修饰与疾病、感染与免疫、肿瘤学基础、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机制等研究领域深耕,已形成具一定规模的国际化学术团队,产出一系列具转化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国家级及省市级高层次人才,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博士、硕士及本科毕业生。
四、科研创新
近五年学院承担包括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原创探索计划在内的300余项科研项目,总经费近亿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获批发明专利数十项;在Nature、Cell、Nature Cell Biology、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0余篇;免疫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学科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五、人才培养
为响应国家“强基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培养面向未来的医学科技创新及健康领域拔尖人才,及时优化专业设置,开设基础医学专业。依托广州市实验室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基础-临床贯通融合、医工文理多学科交叉”为特色,采取“5+5”本-硕博两段式、“5+X”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实施“一对一”导师制下的精英化教育,科教协同,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和生命科学理论基础及卓越的创新实践能力、满足未来高等医学教育及国家医学科技创新重大需求的拔尖人才。
六、毕业去向
本专业实施“5+5”本科-硕博两段式、“5+X”本硕博贯通培养,在完成5年本科教育基础上,50-60%的本科毕业生可择优免试攻读研究生,完成本校硕-博连读的学生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本科毕业后可就职于医科院所从事医学相关技术性工作;完成硕博阶段学习后将作为高校教师储备力量到医科院校任教,或者就职于三甲医院/科研院所从事医学科学研究,还可选择就职于各大型医药企业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医学转化应用、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此外,还可选择报考进入医疗管理部门工作。

图1 基础医学专业核心课程

图2 基础医学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时间分配

图3 基础与临床融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