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代码:10570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专业 >> 学院 >> 正文
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3-06-05

一、学院概况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下辖2个系、4个教研室、7个专业实验室、1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另设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华南分中心,康复器械研究中心,影像诊断研究中心。首任院长和执行院长分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教授和国家杰青专家梁兴杰教授。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构建了一流的学科交叉教师团队,汇聚了海内外院士、国家级青年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省市级高层次人才,承担本校及学院本、硕等多层次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市厅等级别的课题研究。建有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生导师 15 人、硕士生导师 31 人。学院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学科交叉工程应用能力、“医学+工科”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创新拔尖人才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建成广东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重点示范基地等,为优质教学和实践奠定了良好基础。

学院不断探索国际交流和合作办学新模式,先后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广泛的国际合作为培养卓越工科人才搭建了学术交流和共同发展的高端平台,也为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医工交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招生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082601)

三、学科优势

本专业充分发挥医学院校的资源优势,师资队伍医工兼具、专兼结合。依托基础医学、钟南山院士所在的临床医学等重点学科及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各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平台,聚焦临床诊疗中的难点问题,以医疗器械研发为重点,在智能医疗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医学信息与影像等学科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已有10余款产品应用于海内外100多家医院和研究机构,产业转化值已上亿元。初步形成了围绕呼吸系统疾病开展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转化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四、科研创新

围绕呼吸及肿瘤临床诊疗中亟需解决的关键工程技术难题,聚焦智能医疗电子、生物医学材料和医学信息与影像三个学科方向,在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两个层面均已取得创新与突破。近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0余项,获国家、省级科技成果奖8项,申请专利90余件(其中授权40余件),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产业化项目19项,出版专业教材15部,获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6项,参与制定了“国际呼吸膈肌监测”指南和“热灌注化疗”行业标准。先后开发出裸眼3D腔镜显示系统、精准热灌注化疗系统、精准安全诊疗手术机器人、呼吸中枢驱动检测系统、红外血栓成像诊断仪、院感防控设备、呼吸道光学干涉断层成像系统、咽拭子采样机器人等多个原创性产品并实现产业化,相关研究成果产业转化达数亿元。

五、人才培养

本专业致力于学生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医科院校的医疗资源优势,将工程技术与医学、生物学有机结合,培育掌握医学基础理论、拥有创新思维及医疗器械研发能力的卓越人才。多年来专业办学依托基础医学及钟南山院士所在的临床医学等重点学科,围绕临床多发病及重大疾病救治的硬件需求,聚焦临床医疗器械、诊疗技术的创新研发,构建了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课程体系,在已有的“学校、企业、医院、孵化器”四方协同育人平台基础上,开创了“专业知识-工程实践-临床应用-产业转化”新工科全链条育人模式,为培养具有责任与担当、创新能力、交叉学科知识运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现拥有省级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普通高校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平台、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重点示范基地,与多家知名企业及院所联合创建了创新实验室,为本专业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多年来与海内外知名院校有长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定期选拔学生到海外合作院校访学、不断优化和拓展教学实践基地等举措,使本专业学生的学习深度及广度得到良好提升。

学院大力支持和培养学生参与各种级别的学科竞赛,并取得系列成果。 2022年本专业同学获得3项国家级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国家级二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国家级三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国家级铜奖;另获省级奖项共52项,以及在行业内确有重要影响力的赛事中取得三等奖以上的项目11项。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模式,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六、毕业去向

毕业生能够胜任医疗器械、医学电子技术、医学智能影像或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质量控制与生产管理等工作。毕业去向主要包括考研深造、医疗器械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及相关行政单位等。在毕业生中,约有40%学生攻读研究生或出境出国留学深造,升学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有55%学生入职各大医院、研究中心、医疗器械研发机构等单位;约有90 %的学生就职于珠三角地区。

咨询地点: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新造路1号广州医科大学学生活动中心2207

咨询电话:020-37103483(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7:00)

咨询邮箱:zs8134@126.com

传真号码:020-83079671

招生QQ群:85559574

 广州医科大学 版权所有